希拉里的全球纵火之行
2012年7月25日
原文“Hillary Clinton’s incendiary global tour”是世界社会主义网站(www.wsws.org)于2012年7月18日发表的社论。
* * *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不寻常的13天亚洲和中东之行代表了一种挑衅和虚伪的爆炸性混合,意味着美国军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爆发。
希拉里的行程包括了九个国家:法国、阿富汗、日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埃及和以色列。此行侧重于两个相联的美国外交政策目标。首先是华盛顿要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和中亚地区,制定扩张霸权的反革命战略。
二是推动奥巴马政府向亚洲的“重心转移”,旨在通过结合美国的军事包围和加剧地区紧张,去遏制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在行程中,国务卿宣布“支持民主和人权”是美国战略的“核心”。
7月5日,希拉里在法国与“叙利亚之友”举行会议开始她的行程,又与法国政府协商由美国及其盟国在叙利亚挑起的宗派内战及提供武装,并在准备直接军事干预的行动,其目的是以“民主和人权”的名义进行政权更替。
同时,她发出了黑暗的威胁,指俄罗斯和中国将因不屈服美国进行干预的要求,而“付出代价”。
她于7月17日结束行程,最后停留在埃及和以色列。在第一个国家,她向军政府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及其头目陆军元帅坦塔维致敬,重申了华盛顿要依赖埃及军方作为反对该国千百万工人阶级的民主和社会期望的反革命堡垒。
在官方场合,希拉里声称她是在推动“民主过渡”,这是奥巴马政府自从一年半前尝试支撑其长期盟友独裁者穆巴拉克失败后一直在嘟囔的话。
在以色列,她对伊朗发出了新的战争威胁,坚持华盛顿和特拉维夫“意见一致”,而美国正准备针对伊朗的核计划,动用“美国力量的一切元素”。
希拉里访问的第二阶段是到访阿富汗。在当地,她与美国支持的傀儡总统卡尔扎伊一起宣布,华盛顿将指定该国为一个“主要的非北约盟国,”从而在外交上与韩国相提并论,为成千上万美军进行无限期的占领打下基础。
希拉里还在亚洲打起虚伪的人权牌,利用在蒙古的一次讲话,鼓吹当地的寡头政权是一个民主和繁荣的灯塔,以此来对比中国的所谓一党统治。希拉里对蒙古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而在上层一小批人却因采矿业的繁荣而发财致富,就如对美国本身盛行的社会不平等一样,没有更多的关注。
《纽约时报》在周一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了蒙古人民的真实情况,提及在首都郊区的民众“居住在拥挤的蒙古包贫民窟里,而一些当地人比喻这是蒙古的贫民区。那里有的是失业,缺的是供电和饮用水。更倒霉的要住在下水道里,当温度暴跌到华氏40度以下,他们都得蜷缩在热水管道旁。”
国务卿所声称的,华盛顿的联盟关系是由民主的“普世原则”决定,被与乌兹别克斯坦酷刑政权的关系揭穿了,该国是阿富汗战争供应路线的关键环节,还有哈萨克斯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铀生产国的独裁政府,更不用提美国支持印尼、南韩等国军事独裁政权的长期历史纪录。
希拉里的行程还包括了老挝,这是美国国务卿57年来的首次访问。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十多年间,美帝国主义曾把老挝变成地球上按人均计算遭轰炸最严重的国家,使其每位居民承受了0.84吨炸药,而该国并没有与美国交战。除了在这场火海中丧生的三万老挝人,另有两万人死于未爆炸的弹药。
希拉里对驻万象使馆工作人员说,她的到访是要“使美国深化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参与。我们正在实行我称之为前沿外交的部署。” 换言之,通过其“重返亚洲”的战略,美帝国主义正在寻求将它在区内上一次的罪恶战争的现场变成为下一次罪恶战争的一个前沿作战基地。
在柬埔寨,希拉里参加的东盟会议因华盛顿在该地区的挑衅干预而变成了一个僵局。由于挑起了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和日本的海上领土争端而造成的尖锐分歧,与会者们第一次未能就最后联合声明达成一致。
自2010年以来,美国以“太平洋强权”的身份将南海及其战略性贸易路线和巨大的潜在能源储备,视为美国的一个湖,并声称在该区有“国家利益”。
追随希拉里访问该地区的还有五角大楼的两名高官。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新司令海军上将塞缪尔 • 洛克利尔飞往菲律宾,与当地最高的政治和军方官员会面,并且以他作为一个下级军官进驻巨大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的往事来叙旧。这清楚地表明,美国正在酝酿以新的军事存在去加强这一反华联盟。
用五角大楼发言人的话说,副国防部长阿什顿 • 卡特在周二开始的为期10天的亚洲之旅,将“详细讨论美军靠近亚太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
五角大楼在该区的军力扩张以及国务卿希拉里的挑衅行为都是美帝国主义战略的两种表达方式,即通过使用军事力量或威胁动用军事力量去抵消其经济的衰落,并遏制中国这个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加剧的推动下,这种不计后果的战略具有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战火,威胁到亿万人性命的危险。
比尔 • 凡 • 奥肯
Follow the WSWS